日归化高个前锋,中国男篮归化无讯息,球迷盼血缘归化。
近年来,日本男篮的实力有了显著的提升,这除了他们逐渐适应并采用全球流行的小球战术外,与他们明智地选择归化球员也密切相关。尽管国际赛场对归化球员的登场数量有所限制,但日本男篮并没有将目光局限于个别球员上。除了过去的伊拉布朗和在CBA广州队短暂亮相的柯克外,还有在世界级的比赛如世界杯和亚运会上表现优异的霍金森。他们用行动证明了正确的选择和组合能够大幅提升球队实力。
近期,一个值得关注的人选浮出水面,那就是即将年满28岁的尼克梅奥。梅奥作为身高2米06的篮球运动员,他的归化申请已获日本B联赛广岛蜻蜓队的批准。他在B联赛的经历和出色的球场表现让人期待他在国家队的表现。这连续的优秀归化决策不仅令日本男篮的实力不断增强,还引起了中国男篮球迷的注意。
与此相比,中国男篮在归化球员的道路上显得有些拖沓。虽然2023年终于迎来了队史首位归化球员李凯尔,但他的辅助型打法并未给球队带来显著帮助。他的唯一一次代表中国男篮出战还要追溯到男篮世界杯,且在后续的一些次要比赛中并未参与。虽然中国男篮曾启动归化球员程序,但在选择时仍然掺杂着“血缘优先”的观念。相较之下,日本的归化策略则显得更加实际和灵活,令人感叹。
对于中国男篮而言,如果想再次进军世界杯甚至是奥运会,归化球员的确是一条有效的途径。虽然有消息称中国男篮曾有意归化巴里布朗,但此事最终不了了之。这些球员本来就是“给钱打球的雇佣兵”,而篮协却过于纠结于血统问题,这似乎并无太大意义。看看其他国家的成功案例,如韩国的罗健儿、黎巴嫩的劳森以及中国台北的昆西-戴维斯,他们与所在国家的血统并无直接联系,但依然能助球队一臂之力。
令人遗憾的是,中国篮协在归化球员的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困惑。尽管官方发布了归化程序文件鼓励各CBA俱乐部归化球员,但却没有提供任何扶持政策。这也许是现在关于归化球员的话题陷入僵局的一个重要原因。这样的态度和做法无疑让中国男篮在提升实力、走向世界舞台的道路上遭遇了不小的阻碍。